9月20日晚,北京大学历史系赵冬梅教授“漫谈中国传统的真实观:以宋代为核心”主题讲座在中南大学文法楼222会议室进行,介绍塑造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隐形的逻辑。
周科朝副校长对赵冬梅教授表达了热烈欢迎。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科学研究部等职能部门领导,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罗军飞书记、白寅院长出席了活动。杨雨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赵冬梅教授认为,中国人是有实录传统的,只有优秀的史学家才会真实地对待历史。她以李沆“报忧不报喜”而被皇帝称为“圣相”的故事为例,点明了宋代政治实践方面的真实观,即能以道德为目的选择性披露事实,促进统治者的决策向善。
在历史记叙方面,赵冬梅教授从王安石为冯守信抗洪而撰文称颂一事的反面入手,并表示一些史论记叙会选择性强调记叙对象的辉煌瞬间,以塑造人物形象,导致记叙失真。这与碑志书写中“隐恶不书”的默认守则有异曲同工之感。同时,她从范纯仁与欧阳修对于文章内容的争执入手,讲述了宋夏战争中烈士回归引发朝野动荡与“国恶不可书”之争,进一步总结宋人的真实观。
在谈到《史记》时,她认为《史记》中所谓“实录”也绝非今天意义上的客观呈现,而是服务于大一统,构建出整个华夏传承谱系。她认为,宋人抱有一种道德至上且功利主义的真实观,哪怕有损事实也会得到默许,即所谓“制造事实”。
她最后总结到,历史书写是被从流动不息的“历史”中剥离、孤立出来的,从而被赋予意义来承担功能。传统的功利主义真实观在本质上并不尊重事实,“实录”是理想状态,追求的目标。“不捏造,不回避,有选择,追求善与美,这就是传统时期的‘真实观’。”赵冬梅教授说。
撰稿人:刘馨阳、刘婉柔
2019-09-23 10:57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