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文贵良教授应邀莅临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题为“从语言实践的角度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吴宝林主持,范明献院长、龙丹副院长、易彬教授、李星辉教授到会参加。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离不开文学汉语的现代性,而文学汉语的现代性是以现代白话这一形式呈现的。文学汉语的现代转换如何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文贵良教授以晚清至“五四”时期轴心作家群的文学汉语实践为中心,回归语言本位,植根于文学汉语实践,通过描述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之间的通道,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
文贵良教授演讲完毕,吴宝林副教授、易彬教授分别进行了总结发言。吴宝林表示,文贵良教授对于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为我们展示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精确性。他还认为,文贵良教授对个案的讨论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书面表达的变迁历程。易彬指出,文贵良教授的讲座是对大家知识边界的拓展,其展现的历史想象力极有意味。

提问环节,数位同学针对如何从语言实践的角度讨论戏剧运动中的语言变迁提出问题。还有同学就语言修辞的分析与文学内部结构如何联系起来这一问题提出疑问。第三位同学提问,《摩罗诗力说》和《破恶声论》标题中的“说”和“论”是否体现了鲁迅的某种文化考虑。文贵良教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参与讲座的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大家深入了解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文学汉语实践,并且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及作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撰稿:李龙琪
初审:吴宝林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2025-09-28 17:39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