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短视频平台(如抖音、TikTok、YouTube Shorts)的全球普及,短视频已成为国际传播的核心载体、数字伦理争议的前沿场域、话语创新的重要试验田。本项目聚焦短视频传播的叙事技巧、舆论博弈、技术伦理与法规治理,鼓励研究生结合传播学、伦理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跨学科视角,探索短视频在传播中的规律、挑战与解决方案。
二、选题指南(仅供参考)
(一)短视频国际传播
1. 短视频平台国际传播策略比较研究
2. 中华文化符号在短视频国际传播中的创新表达研究
3.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短视频用户接受度与传播效果评估
4. 短视频国际传播中的算法推荐机制与意识形态渗透研究
5. 国际网红经济模式对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影响研究
6. 危机事件中短视频国际传播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7. 全球传播视野下的文化安全评估机制研究
8. 全球传播视野下我国文化安全多模态数据库建设
9. 面向精准国际传播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0. 精准国际传播中的各国官方媒体语料库建设研究
(二)短视频伦理法规
1. 短视频内容审核中的伦理困境与算法治理研究
2. 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行为的法律保护机制构建
3. AI生成短视频的版权归属与责任认定研究
4. 短视频平台用户隐私保护的国际法规比较研究
5.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传播的伦理边界与社会责任研究
6. MCN机构内容生产合规性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7. 短视频“擦边”内容的法律界定与监管路径研究
(三)短视频语言研究
1. 短视频主播语言风格与人设建构研究
2. 短视频的视听语言特征与视觉修辞模式研究
3. 多模态话语视角下短视频的语言景观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人资格:人文学院全日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可跨专业、跨年级组队,每队不超过3人)
(二)材料提交:3000-5000字研究计划书(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参考文献等),具体参考申请书模板。
(三)时间安排:
1.申报截止:2025年5月10日
2.立项公示:2025年5月25日
3.项目结题:2025年12月31日
四、结题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
(一)学术论文1篇(发表与未发表均可)
(二)1万字左右研究报告
(三)典型案例分析
五、评审流程
(一)项目评审(学界专家+业界代表)
(二)现场答辩(需制作PPT汇报)
六、资助情况
遴选并资助5-10个优秀课题,每个课题资助1000元
七、申请及结题材料提交方式
邮箱:221254@csu.edu.cn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南大学)办公室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传媒系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芳芳工作室
2025年3月28日
2025-03-28 17:12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