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山大学简锦松教授应邀讲学

2020年6月29日,由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南大学名师名家学术论坛、中南大学古桥研究中心“诗话桥梁”学术讲堂以及马栏山大讲堂联合冠名的“诗话桥梁”课题系列论坛开讲。台湾中山大学特聘教授简锦松先生带来了题为《回首烟波十四桥——诗人·古桥·大运河》的学术讲座。

下午3时,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纪海龙副院长首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简锦松教授。讲座开始后,简锦松教授从三个方面对报告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与解读:大运河、古桥、诗。

首先,简锦松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关于大运河的现地研究成果。简教授以GPS为基础、取证于清末到民初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现地踏查,重新定位并绘制了大运河古代河道图,纠正了前人的误差。简锦松教授还对大运河古地名进行了定位——以乾隆南巡纪程图为例,这幅图是坐北朝南,与一般习惯不同;但它把接渡桥以南的运河河道画成向西延伸,会误导读者。简教授修正了图本方位的误差,并查核了原图古地名的GPS位址,例如尹山桥、花泾村和吴淞港等。简锦松教授的研究全面整理了唐宋元明清的旅行日记、手绘图卷、古代流通的旅行纪程手册,尽可能找到古地名的具体位置,标记其GPS位址,验算其两地距离。

接下来,简教授重点介绍了桥、特别是浮桥——“运河以通流为主,跨河之桥不利行舟,浮桥为甚”。简锦松教授为大家展示了许多古桥的照片,如杭州拱宸桥、运河上最长的古桥广济桥、江南第一桥苏州宝带桥等等,并且详细讲述了这些桥梁的历史、结构以及桥洞尺寸。而浮桥的历史也甚为悠久,《诗经·大明》:“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一向被认为是浮桥之始。《唐六典》所列举的唐代名桥蒲津桥、太阳桥、河阳桥都是造舟为梁的大型浮桥。在历代大运河的旅行日记中,也有着不少相关记载。

最后,简锦松教授以诗话桥梁,由《枫桥夜泊》一诗引入枫桥,强调了枫桥的重要性;解读了从枫桥到苏州阊门之间,大运河上的四座名桥及其意义;说明了寒山寺与枫桥的关系。简锦松教授还细致地品评了姜夔的《过垂虹》和《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长桥是垂虹桥的本名,桥在吴江县东门外,从石湖出发到吴江县,通常舟行一日,夜泊于此。姜夔此行的目的地是苕溪,亦即湖州,次日早行,作《过垂虹》,而后南下经平望、南浔,向湖州。

简锦松教授将桥梁与绘画、地图、诗歌、音乐相结合,给予了大家一场意蕴深厚的视听盛宴;与会学生和简教授积极留言互动,提出了许多见解独到而又引人深思的观点,讲座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王雨墨

2020-06-30 16:01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