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方医院王韬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2020年10月16日下午,上海市东方医院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重点学科(灾难医学与卫生应急)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医学院急诊与灾难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副队长、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王韬先生应邀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急诊室故事》与健康传播的讲座。本场讲座在文新院230会议室进行,并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同步直播。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周雯娟副教授担任此次讲座主持人。

白寅院长首先对王韬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在场师生介绍了王韬教授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本次讲座王韬教授主要从《急诊室故事》的创作背景、科学性与创新性以及传播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逐次展开,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关于《急诊室故事》的创作背景,王韬教授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从急诊医学普及的现状来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知识的需求与当前急诊急救医学科普体系不完善的矛盾日益突出,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医患矛盾和误解问题频发,急诊室作为医学科普的重要阵地,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是医疗机构和主流媒体的责任与使命。另一方面,从拍摄地址的选择来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基地,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急诊医护人员,适合现场实时、多元呈现的创作。

在谈到《急诊室故事》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时,王韬教授认为《急诊室故事》的创作思路、科普理念、内容呈现、创作手法和表现方法遵循和坚持了科学性的原则。首先,在创作思路和内容上,节目组人员需要通过科学分析形成创作思路,包括科普点形成合理的布局、实地考察急诊室的空间特征、做好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等。在创作难度方面,《急诊室故事》采用全实景无死角拍摄急诊室的医疗过程,作品中的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全部以真实身份出镜,整个拍摄无剧本、无法预判救治结局,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大量创作,创作难度巨大。人民网发文称赞:这是一档勇敢的节目。在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上,一方面节目组采用了先进技术,确保摄相机对拍摄对象无干扰,真实全称无死角拍摄。另一方面,节目通过采用了具有可看性的纪实创作手法、提高易懂性的表现形式、采用传播学技巧丰富表现形式等形式提高节目的可看性、真实性和易懂性。

对于《急诊室故事》的传播和社会效益,王韬教授分享了《急诊室故事》在电视、网络、科普实践交流活动、实物传播等以及“达医晓护”衍生全媒体医疗平台建立方面等方面多元、立体、持续的传播普及。王韬教授认为,《急诊室故事》以及其衍生品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增加医患互信,环节医患矛盾;二、推动形成新媒体时代医学科普新模式;三、推动提高大众健康素养。自《急诊室故事》开播以来,观众、主流媒体、科普专家以及各评奖专家都给予一致好评。

讲座的最后,王韬教授做出总结:《急诊室故事》医学科普纪录片实现了科普学术化的发端,为医学传播学学科发展奠定基础,是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普的一次重要创新与突破。王韬教授富有深意的讲座为众多师生带来了启发与思考,在互动环节,大家与王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谈论。最后,白寅老师再次总结了本次讲座的精彩之处和价值所在,伴随着在场师生对王韬教授由衷地感谢,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8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赵小虎

2020-10-19 09:08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