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张建珍导演应邀来我院讲学

2020年11月18日晚上7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影视传播研究学者、纪录片导演、电视节目制作人张建珍女士及其研究生罗德鑫学长应邀在文新院222室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中国医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的分享座谈会。座谈会由文新院院长白寅老师主持。

座谈会开始之前,张建珍导演分享了纪录片《中国医生》在电视和网络平台

收视口碑双丰收的杰出成绩:豆瓣评分达到9.7、三次登上微博热搜、微信文章总阅读量破亿等等。除此之外,《中国医生》还揽获多项大奖,包括第九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十佳电视纪录片奖、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2020年V影响力峰会最具影响力纪录片等。可以说,《中国医生》的上映树立了纪录片的新标杆。随后,在张建珍导演的带领下,学院师生一起观看了《中国医生》战役版。期间,全场多次被剧情感染,留下感动的泪水。

座谈会环节,白寅老师向张建珍导演提出了两个问题。纪录片的价值在哪里?在拍摄《中国医生》时有没有提前预设角度和主题?张建珍导演一一做出回答,罗德鑫学长在旁进行补充。

在谈到纪录片的价值时,张建珍导演认为纪录片最大的价值是反映现实。“医生的言行,在平时是被我们忽略的,但是当我们在屏幕上呈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一切是那么的打动人心。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也是真实的力量,就如这部片子所要传递给大家的主题: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中国医生》的主创团队坚持“不刻意渲染患者的悲惨处境,不制造猎奇的特殊事件”,而是真实地呈现医生、护士和患者等所有人最真实的一面。张建珍导演认为大家平常诟病的医患冲突,往往是在社会、医疗系统和公众的合力中出现偏差。医患之间的信任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主流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把医生真实的状态、医患之间真实的关系展现出来,大家都找找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才可能重新建立信任。”

在谈到《中国医生》是否进行了前期主题和角度预设时。张建珍导演认为《中国医生》的拍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前期对着整个拍摄流程进行了大体上的构思,对拍摄医院和医生进行了挑选和试镜,但还是出现了很多突发情况,比如疫情期间团队住宿困难、进入疫区拍摄的防护服劈裂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无法提前预知的。同时,“医院是一个随时有突发情况发生的地方。比如说突然急诊送来一个病人,紧急抢救,我们只能先无目的地跟拍,而这个病人得了什么病,有多严重,什么情况……这些我们都不知道,也没办法提前预知。所以我们经常是先拍摄完了,再去找相关的医生和家属了解具体情况,再以此来结构我们的故事”。罗德鑫学长认为,纪录片就是只有一个开头,但是并不知道结尾。”没有人知道从第一天开始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拍摄,但是所有的团队的成员跟着医生们一起在坚持坚持到能够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张建珍导演和罗德鑫学长真情实感的分享,给予了现场听众很大启发。在会后提问环节,与会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见解独到而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得到了张建珍导演和罗德鑫学长的解答。

18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赵小虎

2020-11-24 17:15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