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中南大学与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合作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文法楼222多功能会议室隆重举行,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副院长刘新少、党政办主任欧小芳以及培训班全体老师参与典礼。本次典礼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政综合办主任欧小芳主持。
典礼开场,培训班学员分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六个小组的学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本次培训所学内容,分别以吟唱、朗诵、民歌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成果展示。
(图为结业典礼现场)
展示结束后,欧小芳主任对培训班全体学员的汇报展示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宣布第四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训班结业典礼正式开始。
(培训班学员展示)
接着,学员代表潘海珍老师进行发言。潘海珍老师首先代表全体培训班成员,对中南大学的大力支持表达了感谢,并对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全体老师对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发展付出的努力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她希望培训班全体学员都能铭记中南大学对江华县的付出,将所学所获带回江华,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辐射作用,用高尚师德影响身边的老师,为江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学员代表潘海珍老师发言)
随后,刘新少副院长宣读了本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训班优秀学员名单,他们分别是:杨年富、岑宏灯、贺美玉、郑巧、甘科东、徐江、罗琴、邱发龙、吴江明、赵张昱。罗军飞书记为本次培训班优秀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一一合影留念。
(颁奖仪式)
优秀学员代表蒋结田老师表示,本次培训班的课程,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为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此外,蒋结田老师还代表全体学员承诺:把在中南培训所感、所悟、所学融合到平时的教学岗位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做民族文化的发现者、学习者、启迪者。
(优秀学员代表蒋结田老师)
最后,罗军飞书记对本次结业典礼进行总结。他指出,江华瑶族自治县凝聚了中南大学师生的情感,中南大学与江华的感情也永远不会淡化。此外,罗军飞书记还总结了本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训班的三个特点:一是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二是课业负担有所减轻;三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涵养,学员气质变得更好。他强调,中南大学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合作还要继续深入开展,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考,构筑教育体系,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与共同发展。
(罗军飞书记发言)
为期四天的中南大学与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合作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训班到此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加深了广大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领悟,汲取了文化养分,丰富了精神世界,提振了奋斗力量,为江华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进步储备了人才,为江华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积蓄了力量。
(文新院领导与培训班成员合影)
本次研学培训分为“传统文化精神研学”“传统文学书写品鉴”“传统艺术样式赏析”“文化实践活动”四个专题,邀请到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聂茂教授,中南大学哲学系谭忠诚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力祥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汤素兰教授、彭泽润教授,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向彬教授、伍彦谚教授、谢旭斌教授,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吟诵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琴女士等来进行授课,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开阔广大教师的眼界,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兼收并蓄、革故鼎新等精神品质, 坚定了广大教师的文化自信和高尚的价值追求。
(培训班学员与讲座嘉宾合影)
正如培训班学员结业汇报中所说:“中南大学把江华县当家园建设,江华县把中南大学当亲人感怀”,本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训班,是中南大学与江华瑶族自治县合作成果的又一检验,也是我国高校深度参与和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教师的师德水平,摸索出一个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打造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培训的新品牌。同时也为中南大学助力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架设起政府和高校合作共赢的桥梁。(文新院融媒体新闻中心供稿)
撰稿:曹绍玮
摄影:曹绍玮、穆佳会
2021-04-29 08:25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