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古代文学教研室联合举办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育人资源与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课堂教学质量,5月9日下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校古代文学教研室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30会议室联合举办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寅教授、副院长陈国雄教授、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傅湘龙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曾绍皇教授、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郑劭荣教授等出席会议,来自三校中文系的二十余名教师参加会议。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晏选军教授、习婷副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寅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是最具中国特色、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非常重要的课程,三校中文系共同来研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对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工作和推进新文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白寅院长致辞)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傅湘龙副教授对中南大学为三校古代文学课程建设提供交流机会与平台表示感谢,他指出,三校之间进行课程建设交流是高校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师增进教学技能、实现自我提升的良好途径,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探索更具活力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等。

傅湘龙副教授发言)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曾绍皇教授表示,三校之间的学科交流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有利于学院和老师不断尝试探索教育的新模式,解答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调整自身状态,更好迎接新挑战。

曾绍皇教授发言)

接下来,研讨会就“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文系基地班建设”“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建设”“中国古代文学与新文科建设”“中国古代文学与课程思政建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与反思”等主题展开研讨。杨雨教授以疫情期间的网络课堂引入为例,分享了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的经验,认为跨空间、跨学科的碰撞与交流对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他各位老师也纷纷就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以及备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并重点就新文科建设、古代文学课程建设、立德树人目标认为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三校老师畅所欲言,思想与灵魂在热烈而有深度的交流中碰撞。大家表示受益良多,期待下次再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探讨。

(交流探讨)

本次研讨会是对中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新文科建设路径的有益尝试,有助于三校教师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携手并进,提升教学质量,共同推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育及相关学院、学科高质量发展。(文新院融媒体新闻中心供稿)

撰稿:谭河

摄影:穆佳会


2021-05-11 11:04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