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区域中心(中国)研讨会青年论坛与论文报告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顺利举行

首届“国际传播学会区域中心(中国)研讨会”于2021年5月29-30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举办。

29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隆重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进行。浙江大学、深圳大学、澳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四所高校的各位教授在传播学名师大讲堂上作出精彩发言。

29日14:00-15:00,青年论坛线下会议于中南大学文法楼222报告厅举行。此次青年论坛由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肖亚龙副教授主持。

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安紫萌,从言语方式、声音性别、内容类型三个方面对于有声新闻的影响进行演讲;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助理、字节跳动高级用户研究员靳昕,对新冠疫情期间香港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健康码使用意愿影响的研究进行演讲;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系博士候选人卢樱丹对于Screenomics范式及其功用进行演讲。

在接下来的论文报告环节,包括“15分钟长报告”和“8分钟短报告”两个阶段,分别由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助理靳昕、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范明献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陈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磊、西安交通大学宋春妮依次作出论文长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陈强教授将政务新媒体与新冠疫情的背景相结合进行报告。他以社交媒体战略、媒介丰富度、信源可信度等作为核心变量,解释了网络用户如何分享信息核查的内容这一现象。

西安交通大学陈强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张林以Promoting Condom Negotiation Self-efficacy among Young Females inChina: Effects of Traditional Sexual Value and Descriptive Norm为题作了演讲,她从文化观念、描述性规范两个方面验证了问题并且检验了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磊从质化的角度,探讨在非精英主义的报道倾向当中,中美的报道是否存在作用上的差异,以及中美报道的具体差异将会引向什么样的倾向等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宋春妮从“旧相识”和“新颠覆”角度切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就短视频新闻对用户的影响进行汇报,基于不同的媒介内容和体裁对理解度、可信度的影响,区分了图文和视频分别在什么情况能发挥优越性的问题。

29日最后一个环节,由来自重庆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高校的9名学生分别作了时长8分钟的短报告,论文报告圆满结束。

中南大学举办此次论坛以及论文报告旨在追踪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前沿,促进新闻传播学跨校进行思想和经验的交流,对于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文新院融媒体新闻中心供稿)

撰稿:于晓

2021-05-30 14:32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