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天下”大讲堂之第三、第四讲:尤溪与邳州的经验

6月21日上午9时,中南大学“融媒天下大讲堂”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29室召开,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张敏、邳州市融媒体中心主任徐希之、岳阳市宣传部副部长李红、岳阳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罗晓波、汨罗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吴晖、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院长白寅出席,学院部分班子成员、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南大学融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盛虎副教授主持。

在欢迎辞中,白院长提到20日在我院召开的国际传播学术会议,他说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变化对我们讲故事的方式产生了一些影响,“融媒天下”大讲堂的召开,有利于我们对最基层的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如何理解好党和国家精神”“如何创新性地讲好基层民众故事”“如何更好地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进行思考。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次会议,从一线的融媒体实践中总结新闻宣传和文化创意经验,共同深入思考中国融媒体建设的路径、规律与运作理念。致辞最后,白院长还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预祝本次会议成功举行。接下来,罗军飞书记为校外导师颁发聘书,全场合影留念。

上午9点30分,福建尤溪融媒体中心主任、高级记者、全国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首批专家张敏应邀前来讲学,主题为《融媒生态如何做到内容出彩内容变现》。首先,张主任强调了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内容制作的重要性。他以曾获中宣部《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大赛一等奖的作品《尤溪》为例,说明精良的制作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团队以及对自身文化的深层理解。同时,应注重内容与市场的对接以及内容变现方式的多样化。

其次,张主任认为内容制作离不开创新与改革。他以获国家广电总局高度认可的公益短片《反对浪费,珍惜粮食》为例,说明了新闻敏感性、信息时效性的重要之处,并且展示了尤溪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系列优秀作品,他认为创新的灵感来自生活,要打破传统思维,注重真实与细节。

最后,张主任提出融媒体中心建设要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治理服务,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抓内容、做服务。从单一的新闻传播功能扩展到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平台服务百姓的桥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融媒体建设成功并立于不败之地。在随后的融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师洽谈会上,张主任就“如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何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等问题与我院老师进行洽谈,并对传媒类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专业建议。

下午,邳州融媒体中心主任、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专家库成员徐希之以《银杏融媒——做好“一棵树”的风景》为题进行讲座,并与我院老师就最新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座谈会。徐主任在讲座中提出,融媒体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中央设计,县市作答”的命题,而“银杏融媒”则是融媒体中心发展的邳州答卷。

徐主任从三个层面介绍了“银杏融媒”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以及对融媒体建设进行的思考。他分享了“银杏融媒”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第一,深化改革创新,激发融媒内生动力。事业、企业一体化运作模式,使“银杏融媒”在履行媒体责任的同时保障了收益;第二,全力构建一体化传播矩阵。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互联网平台,“银杏融媒”打造了全媒体传播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了融媒体的宣传和服务作用,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良性互动的助推器;第三,坚持内容为王,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媒体人需要把牢服务导向,“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同时深耕本土,开展精品创作,另外要培养专业人才,组建融媒工作室,打造品牌影响。第四,强化智慧引领,打造政务、商务、民生服务等综合服务平台。教育、健康、电商、数字等都是县级融媒体生存发展的“血液”,建设主流媒体集团离不开市场化的助力。讲座最后,徐主任为融媒体建设提出了四点思考,即找准中心定位、盘活县城资源、建设自主平台和培养本土人才。会后,我院融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师及受邀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应对融媒体改革中的难题、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此次中南大学“融媒天下”大讲堂,旨在搭建融媒体发展研究平台,助力我校传媒学子提高实务能力,共同思考融媒体建设的新规律与新功能,一同探索我国融媒体的建设路径与创作理念。

撰稿:肖霞洁、吴晶晶、刘晓钰

2021-06-24 17:14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