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下午,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文法楼222会议室顺利召开。湖南师范大学吕双伟教授应邀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功夫、视野与方法——中文学科研究生学习漫谈”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系“中南大学名师名家学术论坛”系列讲座之一,由文新院范明献副院长主持。
吕教授首先指出,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提出:“夫学诗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吕教授强调,中文学科的研究生必须志存高远,朝着功夫、视野、方法三个方向努力,方能有所收获。
第一,聪明人应下苦功夫。正如张伯伟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后记中所说:“以二十多年时间去写作一部书,原本是学人的‘寻常茶饭’。”
第二,为学者应有开阔视野。视野影响格局,格局影响境界。先有好的方法、好的视野,才有好的境界、好的格局。做学问应该跳出窠臼,力争文史哲交融。中文有八个二级学科,不能各自为政,闭门造车,应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尽量贯通。如现当代文学对古代文学内容的传承、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关系等需要融通古今、中外文学和文化等。
第三,治学需有方法。一是要细读原典与代表性研究成果,循序渐进,熟读精思。二是要及时跟踪研究动态。一方面,只有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才能实现选题创新。中文学科研究生应该树立精品阅读意识,阅读名家名作,包括论文综述、代表性专著和代表性刊物上的论文,了解最新热点和焦点。吕教授特别强调,如果不了解国际学界的主流、焦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或空白,就无法获得国际传播应有的效果。因此,除了从民族文化、多元文化中汲取养分,还应当掌握国际学界动向。另一方面,只有熟悉选题对象的来龙去脉,才能写好研究综述。“综”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综述实质就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以作者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论文。三是要竭泽而渔地收集对象资料,“上穷碧落下黄泉”,不放过有关对现象的蛛丝马迹。四是要运用理论对对象加以阐释。研究如果缺乏理论的基础,就达不到应有的层次。很多研究者缺少一种明确的理论意识或理论线索。然而,要想真正推动学术进步,没有理论是不行的。左东岭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原发性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现代纯文学观念与传统文章学观念的冲突矛盾;二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线性文学发展史观与中国古代文体滚雪球式展开过程的龃龉错位;三是现代学科所建构的情感和理性两分的简单生硬。
本场讲座中,吕双伟教授整体开阔的研究视野和扎实严谨的治学精神给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引发了文新院学子对自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深入思考,使研一新生立志要在学术研究之路上珍惜光阴,行稳致远。
撰稿:文新院2020级研究生邹诗雨
2021-09-24 16:27
编辑: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