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潘开政应邀为我院师生讲学

2021年11月24日下午三点,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潘开政教授应邀莅临我院进行题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主题讲座,介绍新闻媒体应如何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场讲座由传媒系主任易龙主持,院党委书记罗军飞、副院长刘新少等领导出席。

易龙主任首先对潘开政教授的媒体从业生涯进行了简要介绍,使在座师生认识到潘教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讲座伊始,潘开政教授表示中南大学“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和“中国结”般的校徽使他感受到了学校的责任感与历史感以及宽广包容的姿态。随后,潘教授简要介绍了长沙市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内容制作方面的成就,其中包括传统的广播电视和一些新媒体的发展成果,并总结了当下长沙广电的两大优势项目,人工智能手语点播报和“我的长沙”APP,以其生动的新闻实践为例拉开了本场讲座的帷幕。

潘开政教授接下来用《觉醒年代》、《1921》等掀起全国马克思主义学习热潮的影视节目向在座师生表明2021年度时政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引起大家强烈共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天下媒体不分大小,都需要在新时代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媒体从业者应锻炼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重大报道策划。

潘开政教授提出,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定位策略,即要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潘教授以长沙市广播电视台《总编辑调查》栏目为例讲述了新闻工作者应当要正面解读重大主题;高站位抓新闻策划;全媒体量身打造;明晰受众定位。

其次是内容战略,即新闻媒体应当胸怀大局、把握大势、聚焦发展。潘开政教授强调内容战略极其重要,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好“四者”:党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习近平总书记也在2016年曾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四向四做”的殷切希望: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三是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四是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潘教授用《总编辑调查》的四个视频案例为大家阐述了如何回应总书记的希望及如何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从与脱贫攻坚相关的《这个春天,第一书记在忙啥?》到弘扬攻坚克难精神的《核心技术是怎样炼成的》再到讲述援藏故事的《长沙——贡嘎,我的援藏日志》以及传承红色基因的《踏遍青山——探访湘赣边》,这四档精品节目均做到了牢牢跟紧党中央步伐,深入新闻现场和群众打成一片,以高策划站位实现了新闻报道的好作风好文风。此外,潘开政教授还替大家总结了此类报道的共同特点,一是在内容设置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二是在表现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及虚拟技术;三是在传播渠道上实现多元化;四是在社会影响上落到实处。

除了定位策略和内容战略,战术攻略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可或缺的一环,即要利用大团队搞好大制作和大传播。潘开政教授表示新闻工作者要践行“四力”要求,多挖掘鲜活故事,做有温度有深度的调查;要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产品;要加强融合传播以及激活机制,生发蓬勃动力。同时,潘教授列举了有关长沙夜经济、探访袁隆平团队如何解码种子“芯片”的奥秘、鼓励在长人员就地过年等新闻作品来帮助大家理解思考。

讲座最后,潘开政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启示与思考。他表示新闻媒体要坚持内容为王,并用“高”“深”“鲜”“活”四个字概括如何做出好内容。“高”是立意站位要高;“深”是要关注民生调查,由点及面、由浅及深、由表及里;“鲜”是要做有温度有生命的新闻;“活”是要创新传播手段。

会后,罗军飞书记、范明献副院长、易龙主任、王晓生老师等与潘开政教授在我院234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就如何增强新闻敏感、做出品牌新闻节目、媒体融合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谈。

作者:冯萱、李嫣然

初审:易龙;复审:樊媛;终审:刘新少

2021-11-26 08:23

编辑: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