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讲学

2021年12月2日晚19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讲学,本场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直播,讲座主题为“中国影视产业‘走出去’政策创新”,由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范明献副院长主持,系我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媒体实务系列讲座”之一。

范明献教授首先对朱春阳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朱教授在媒介管理学、政府公共传播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次讲座,朱春阳教授通过对具体数据案例的分析,聚焦中国影视产业出海问题,探讨了政策创新在影视产业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

讲座伊始,朱春阳教授对中国整体的国际贸易的数据和影视产业走出去的数据做出比较。中国作为国际贸易第一大输出国,影视产品在海外的票房、版权的营收与进口的相比,却表现出明显的逆差。中国既有作为国际贸易第一大输出国的经验,为何在影视产业领域没有得到有效的扩散,这是一个研究的路径。

而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整体的国际贸易数据则形成的是顺差,但是这一顺差主要是由基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和低研发成本优势的文化制造业,而非内容创意产业的产品创造的。以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成就数据为例,《战狼2》以56.83亿元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的最新纪录,但它的国际票房则是780万美金,这点并不能体现我国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

由此,朱教授抛出疑问,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出现断裂的、历史悠久的大国,为什么中国文化没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过程中得到更高程度的接受和认可?在发现这一反常、冲突后,朱教授带领大家去思考另一个问题:中国影视产业该如何“走出去”?

对此,朱教授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把影视行业作为创新型行业。相比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中国没有“华莱坞”,只有在全国分散的影视基地,不能起到产业集聚效应,这本该是创新能力培育的基础性策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诸侯经济的忧伤”,具有大国经济规模,但以省、市为单位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并不充分,这在影视产业尤为明显。国内观影的需求已经被激活,却无法使其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支撑,原因就在于国内市场强调的是区域和行业的壁垒和,对资源的垄断性的支配地位,国际市场则需要交易的便利性。

最后,朱教授给出了解决方案,即将互联网战略应用到影视行业中,达到全国性的覆盖、制度的国际化改造,消除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之间的系统矛盾。政策创新的基本思路,便是国内政策要推动产业要素资源更好的流动,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打通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将其转化为国际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壁垒,解决系统性的矛盾。

整场讲座中,朱教授以旁征博引的分享和逻辑缜密的论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踊跃发言,朱教授还引用了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出解释。最后,范明献副院长为讲座做了精炼的总结,本次讲座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撰稿:中南大学文新院广播电视学2018级本科生 项梦婷

初审:樊媛;复审:范明献;终审:刘新少

2021-12-02 21:04

编辑: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