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吴炫教授来我院讲学

6月20日晚,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吴炫教授应邀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27会议室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鲁迅的穿越与对鲁迅的穿越”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刘泽民教授主持。

吴炫教授以“穿越”为关键词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吴炫教授指出,“穿越”含有对被批判对象“尊重并不限于”的意思,“穿越”就是指一种批判创造性思维。吴炫教授认为,鲁迅不是“文学家”“思想家”“战斗者”这些简单的概念可以把握的。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定要从整体上加以考察。要关注整体作品的矛盾性,才能把握鲁迅的批判创造性思维,因为这种批判创造性的思维贯穿了鲁迅先生的生活、思想和作品的方方面面。他认为鲁迅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哲学问题——即生命麻木,这一现象从农民到知识界普遍存在。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不吃人的“新人”的审美理想,但是他既无法说明“新人”的具体内容,也无法确定这个“新人”能否产生,所以称其“虚妄”。而《阿长与山海经》《铸剑》《理水》等作品中蕴含的对于生命原生化的关爱则是鲁迅不吃人的人文学性思想资源。这种对于生命的朴素的、非功利的关爱,也体现在中国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当中。

基于以上内容,吴炫教授提出了对鲁迅的穿越性审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鲁迅并未从哲学角度深入揭示生命麻木的具体内涵。二是对于底层百姓,鲁迅缺乏一种亲和拥抱的平视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式表达使其与笔下的农民拉开了距离。三是鲁迅的“立人”之“立”还不是真正的创造性哲学思维。鲁迅始终没有塑造出一个真正的“新人”去支撑他的“立人”观,总体上处于一种抒情性体验状态,这作为一个文学家没有什么问题,作为一个“文学哲学家”就有其局限了。

最后,吴炫教授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盼:尊重生命本身的体验并以此审视各种知识和文化,成为具有穿越现实的批判性创造思维的人。他指出,拥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并没有从中国历史中消失,而是存在于民间和边缘,存在于人的内心生活中。

本场讲座从文学穿越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鲁迅的作品和其他中国文学经典,吴炫教授的前沿性、思想性、批判性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撰稿:邹诗雨

初审:鞠鹤    复审:陈思奇    终审:刘新少


2022-06-23 14:44

编辑: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