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马平安和湖南省炎陵基金会办公室领导一行来中南大学湖南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中心访问

12月14日,著名学者马平安和湖南省炎陵基金会办公室领导一行人来中南大学湖南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中心参观访问。 

红色文化中心主任聂茂介绍了中心成立一年多来,紧紧围绕“聚焦红色创作,深耕红色文化,丰富红色理论,传递红色能量”的主题宗旨和“发掘红色资源,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精品”的工作目标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的报道与传播、三卷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的创作历程,随即他对湖南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的办公场所、工作基础、主创成员、主要工作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心成员朱承璋和盛虎对于中心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展望,特别是交叉学科的融合和数字技术的运用上。朱承璋说:“在传承红色文化上还可以挖掘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潜力。我们可以以全新的形式呈现,比如将著名的知识产权转化为虚拟实体并在实际场景中重建,将虚拟小说、影视作品等在实地进行场景重构,等等,数字化转型有很多可能性,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来体验中华文化传统,吸引年轻人参与。”

中国社科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炎帝文化专家马平安对中南大学的发展成就、人文学院的办学风格和水平给予肯定,他说,红色文化中心的举办积极响应政策,中国已步入新时代,宣传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先进传统文化是大势所趋,要把文化产品立体化、社会化、国家化,透过文化搭台与文化创新,顺应时代的需要。

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蔡慧莲与办公室干部荆晓琴均肯定了红色文化中心的场地、氛围与传播效果。她们指出,炎帝陵作为湖南十大文化地标之首,希望和中南大学高校品牌合作,来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做总结发言,他介绍了中南大学的师生规模、人才培养、历史沿革、学科发展等。他说,湖南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文化沃土,中南大学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精神是人文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学院学科构成丰富,在碰撞交流中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学院要成为中南大学学科生态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他指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是基于民族特色、中国根基、世界眼光、人类关怀,在数字时代培养学生,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湖南红色资源传播与创作中心已经制定完善的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据悉,中南大学湖南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中心是全国第一家集创作、传播、研究于一身、以红色文化创作、研发和培训为主、具有强大智库功能的特色专业机构,贺绍俊、贺仲明、刘起林等学界大咖,梁勤俭、吴齐强、龙军、洪克非、白祖偕等资深传媒人士,李少君、熊育群、纪红建、陈启文、余艳等文坛大腕,王青伟、杨正兴、邓泽辉等影视编剧大家,杨天解等音乐绘画名家,以及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和马列学院等相关专家、学者和人才团队共计40余人成为中心首批主创团队成员。

其中,聂茂2022年3月学术专著《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英文版向全球发行。2019年《共和国英雄·长城颂》获湖南省第四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网络视听专题节目第一名。2020年《两弹一星》(《共和国英雄》第十一期)获湖南省第五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二等奖。2021年《陈树湘》(《共和国英雄》第三期)获湖南省第六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三等奖,并被确定为2021年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等等。

除此之外,中心其他主创成员熊育群曾凭《路上的祖先》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今年他的长篇纪实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又喜获第五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杨天解音乐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奖作曲一等奖等。陈启文创作的《袁隆平的世界》获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其重要篇章《田里的雕像》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纪红建创作的《乡村国是》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大奖。彭亮(笔名良朋)《骆驼颂》(廖昌永演唱)荣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其策划和创作《“神话中国”组歌》入选2022年中宣部对外推广项局“中华文化走出去”项目;戏曲剧本《紫金袍》获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剧目奖”;《“文化润疆”组歌》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文艺扶持激励资金项目。王青伟创作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作40集电视连续剧《数风流人物》于2022年6月在全国热播。

撰稿:曹修禺  严梦静

初审:聂茂    复审:欧小芳    终审:刘新少

2023-12-15 17:09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