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由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承办的“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实践研讨会暨屈原文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主题论坛在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成功举办。汨罗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文旅广电局、文旅集团、屈子文化园、汨罗镇人民政府协办此次活动。中南大学人文学院领导、哲学系、高教所师生以及汨罗市相关领导和实践代表共50余人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上午首先来到汨罗镇农民学哲学陈列馆进行实地调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与会人员依次参观了“历史背景”“学习过程”“代表人物”“影响与意义”等展区,深入了解了农民学哲学运动的起因、发展和成果。
陈列馆内,农民学习哲学的笔记、讨论会记录、学习小组照片等实物展品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大家在参观后纷纷表示,农民学哲学运动是中国农村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实践,它展现了哲学在基层实践中的强大力量,这段历史不仅体现了普通劳动者对知识的渴求,也为今天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次研讨会以“深挖哲学实践价值 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会议由学院哲学系主任雷良主持。
汨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红琳向学院领导、师生表示了欢迎,她指出,汨罗市一直以来就有学习哲学的传统,新时代也在探索党建引领+哲学赋能乡村振兴之路,但仍面临理论深度、群众接受度和实践应用等问题,期待以此为契机,共建校地联建哲学实践基地,推动哲学智慧转化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学院哲学系教授刘立夫围绕“传统文化哲学在基层治理中的转化路径”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汨罗农民学哲学的经验值得学校学习,主要体现在“三接”:接地气、接政策、接传统,而农民学哲学的口号标语则来自传统文化,经世致用,不同于西方理性思辨。
汨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宋雄就“党建引领与哲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汨罗经验”进行了汇报发言,详细介绍了汨罗市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他认为,通过党建引领和哲学思想的指导,汨罗市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自由讨论环节,双方与会人员围绕哲学赋能乡村振兴、屈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基层治理现代化等内容展开讨论。大家认为,屈原文化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通过挖掘屈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学院院长范明献表示,本次活动的内容与学院哲学学科紧密相关,让人倍感亲切和欣喜,同时有很多的收获和启发,哲学不只在于书本,也在于实践。他指出,学院在哲学领域打造了本、硕、博、博士后的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希望未来加强双方的合作,共同发展进步。
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过去汨罗镇学哲学的创举离不开汨罗人民的力量,未来双方要加强校地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人民的哲学。他强调,在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哲学需要发挥更大作用,学院也将承担更多责任,使人民的哲学与学术的哲学相继迸发。他表示,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深入交流与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本次会议还举行了“中南大学哲学系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下午时分,与会人员前往汨罗市屈子文化园进行实地调研。深度参观了屈子祠、屈原碑林、屈子书院,详细了解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调研过程中,通过陈列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与会人员深入了解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求索精神。并就屈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与实践的对话,更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农民学哲学的历史经验与屈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启示。
撰稿:曹修禺 彭韵洁
初审:雷良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2025-02-24 05:00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