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国际传播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正式开班

3月12日下午,中南大学国际传播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开班仪式在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周勇,湖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处处长王文彬,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湖南中心主任陈国安,湖南日报品推中心、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秦慧英,湖南广电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湖南国际频道)党总支委员、副总经理、副总监万韶光应邀出席。中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本科生院、党委宣传部、外国语学院以及人文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仪式,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传媒系师生30余人参加。仪式由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主持。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范明献介绍了实验班主要情况和规划,他表示,实验班的设立是为了响应国家推进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需求,依托人文学院一流出版专业及专业国际传播研究团队,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中国立场、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国际传播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张柯认为,学校一直重视本科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的建设,倡导学科交叉培养,落实卓越拔尖计划,希望人文学院能够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努力将实验班办出特色和水平。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杨文地表示,实验班立足中文专业深厚底蕴,融合数字出版专业前沿技术,非常高瞻远瞩,外国语学院作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窗口之一,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非常高兴能参与实验班的建设,将在多个方面为实验班提供全力支持。


中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殷刚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国际高校交流等方面的成绩,他指出,实验班的开办标志着学校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实验班各位同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熟悉我国国情、通晓国际新闻传播规则的国际化人才。


周勇对实验班的开办表达了肯定,他认为,国际传播是体现国家和社会价值的最重要媒介之一,在当前复杂环境下,新闻舆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国际传播阵地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为中国发声、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构建国际传播生态。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愿意与中南大学合作,携手助力国际传播,作为新闻人才培养,为国家重大需求做出贡献。


王文彬介绍了近年来湖南省在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工作和成绩,他指出,随着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断向前,国际话语权在传播交流中越来越重要,当前正处于国际传播最佳时代,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实验班的开设正当其时。他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推动省内高校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推进校媒合作。


陈国安介绍了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湖南中心在国际传播业务的部署和发展,他表示,国际传播事业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这正是湖南中心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与高校开展合作,引进更多高水平专业人才,相信与中南大学的合作将为湖南中心国际传播事业注入新活力,并为同学们提供广阔的实践和发展空间。


秦慧英以数个国际新闻为引阐述了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她表示,让真实的故事连接世界,用真诚的对话打破偏见,用真实架起理解的桥梁,让湖南开放的姿态被世界看见,这是国际传播的力量和使命,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助力,传播湖南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万韶光介绍了湖南广电的出海模式,她指出,通过芒果TV国际App、芒果TV、湖南卫视国际合作、湖南国际频道搭建的矩阵和赛道,湖南广电的国际传播多层次发力,作为国际传播的一线,频道十分渴求专业的国际传播人才,希望各位同学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实践,积累一线经验,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实验班2024级学生袁嘉旎讲述了加入实验班的心路历程,她表示,希望带着期待与使命,用笔尖书写中国,用镜头聚焦世界,用言语研究文明,成为有温度的翻译者、有态度的对话者和有深度的叙事者。她希望,实验班的学子在未来能够高擎着时代的火把,以青年为底,中国为基,国际为引,传播为名,从岳麓山出发,拥抱世界。


开班仪式过程中,还举行了实验班班导师和学业导师聘任仪式。


撰稿:曹修禺

图片:曹修禺

初审:袁俊    复审:纪海龙    终审:刘新少

2025-03-14 16:29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