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温德副教授为我院师生讲学

5月15日晚,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副教授温德(Yves Vende)莅临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作题为“Bridging East and West: François Noël’s Synthesis of Aristotelian and Confucian Virtue Ethics in Philosophia Sinica (1711)”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哲学系副主任谭杰副教授主持,哲学系讲师姚勇担任评论人,哲学系讲师黄迪吉以及哲学系、其他院系多名师生参加。

温德(Yves Vende)从卫方济(François Noël)三百前的著作——《中国哲学》(Philosophia Sinica,1711)为引切入,不仅强调此书是第一本以中国哲学之名在西方世界出现的著作,还阐明在当代语境中比较亚里士多德与儒家德性伦理学的做法,突显了跨文化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温德(Yves Vende)考察了不同共同体中的哲学与学习。他认为,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变革性和转化性经验,指出哲学与人生或生命中的价值的重要关联,哲学可能不止于知识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教诲。

基于中西方文化对话,温德(Yves Vende)探讨了德性论与儒学的关系。他简单介绍了西方学界(特别是英文学界)晚近对于儒家伦理学的两种阐释,一是以安乐哲为代表的角色伦理学,二是以黄勇为代表的德性伦理学,前者注重关系和角色,后者注重个体、美德和品质。温德(Yves Vende)通过辨析角色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的差异,勾勒西方传统中从亚里士多德到阿奎那的德性伦理学,并基于孟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相似性,论证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德性伦理学。

交流环节中,在场师生围绕讲座主旨,针对儒家哲学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提出了相关问题,他通过对卫方济《中国哲学》一些段落的文本解读,阐明卫方济如何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和宋明理学阐释儒家伦理。温德(Yves Vende)认为,虽然存在误读的风险,但是跨文化语境的阐释具有深远意义。


2025-05-17 19:27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