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至11日,人文学院2024级国际传播T2401、数字出版专业2401-2403班共94名学生,在传媒系王晓生教授、欧阳云玲副教授、凌菁副教授、刘玲武副教授、孙桥副教授、田常清副教授及马薇薇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走进湖南广电国际传播频道、红网集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与湖南日报社,开启为期两日的认知实习,近距离感受不同类型传媒机构的运营特色,在实地学习与深度交流中深化对数字出版及传媒行业的认知。
聚焦国际传播与新闻实践,感知行业活力
9月10日上午,实习队伍首站抵达湖南广电国际传播频道。师生们首先走进七彩盒子基地,在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深入了解基地的建造背景与多元成就。作为集影视制作、文化旅游、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七彩盒子拥有亚洲最大的长视频摄影棚集群,是湖南省 “文化强省” 战略的核心载体,其规模化、多功能的布局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传媒产业的硬件实力。随后,师生进入湖南广播国际频道大厅,通过观看宣传片,详细了解 “国际传播四小花” 的故事,对频道的国际传播定位、品牌塑造策略有了全新认识。频道蔡莲花总监以亲切平和的语气,结合自身多年国际传播工作经历,分享职业感悟与人生经验,她特别告诫同学们,作为数字出版专业学习者,要尽早明确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敢于为目标拼搏,让在场学生深受启发。
当日下午,师生一行转场至红网集团。恰逢集团月度颁奖典礼,同学们有幸现场聆听三位优秀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经验分享。从新闻选题的挖掘、实地考察的方法,到硬核内容的创作技巧,从业者们毫无保留地传授实践心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新闻工作者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颁奖典礼后,通过观看宣传片,师生们进一步了解红网集团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及未来规划,对主流新闻媒体的运营模式有了更具象的认知。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互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场景相结合,收获颇丰。
深入教育传媒与主流报业,探索融合路径
9月11日,实习焦点转向教育类传媒与主流报业,师生们先后走访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与湖南日报社,解锁传媒行业的多元发展面貌。
上午,队伍前往位于长沙望城区的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小学生导刊》《高中生》等核心刊物的负责人,围绕特色栏目的策划思路、内容创新方向展开介绍,详细讲解教育类报刊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到最终出版的完整流程。同学们沉浸式观察每一个环节,尤其关注教育内容如何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表达 —— 无论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选取,还是契合教育政策的主题设计,都让大家对 “教育 + 传媒” 的融合模式有了更具象的理解,也深刻体会到专业内容创作背后的严谨态度与人文温度。
午后,实习队伍来到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大厦,开启对主流媒体的深度探访。在报史馆内,珍贵的历史资料、泛黄的老照片与实物展品,串联起湖南日报从创办至今的发展脉络,同学们在驻足观看中,真切感受到主流媒体的历史底蕴与 “记录时代、服务社会” 的责任担当。随后,师生走进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实时观摩新闻线索汇聚、选题集体策划、多平台内容分发的全流程,直观看到主流媒体的 “智慧大脑” 如何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新闻生产的高效化、精准化,深刻理解 “智媒转型” 的实际应用场景。
在交流学习环节,湖南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黄晓辉带来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智媒转型发展” 专题讲座。他结合报社实践案例,解析当前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及创新路径,为同学们搭建起理论与行业前沿的桥梁。此后的座谈会上,湖南日报总编室主任胡信松等人,与师生围绕校企合作模式、新闻行业人才需求标准、高校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们针对同学们提出的 “职业规划困惑”“专业技能提升重点” 等问题逐一解答,为大家未来的学习与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人文学院2024级数字出版专业学生认知实习活动圆满结束。两日的认知实习虽短暂,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从国际传播、新闻实践,到教育传媒、智媒转型,传媒系2024级数字出版专业、国际传播实验班学生走进不同类型的传媒机构,近距离接触行业一线运作模式,与资深从业者深度对话,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明晰了发展方向,更将实地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后续专业学习的动力。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实习中的感悟与思考融入大学生活,聚焦专业能力提升,为未来投身数字出版及传媒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撰稿:王玉杰 张佳悦
图片:王玉杰 张佳悦
初审:欧阳云玲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2025-09-15 12:24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