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电两位资深记者应邀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学子讲学

2025年11月5日与7日,湖南广电主任记者鲁超与湖南广电宣管部副部长、主任记者董哲颖分别应邀为我院师生讲学,我院传媒系主任朱承璋教授、学科科研办公室主任肖亚龙副教授、传媒系副主任欧阳云玲副教授、冯杰副教授参与本次系列讲座。现场听众涵盖2024级数字出版专业、国际传播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等共计一百余人。两次讲座分别由传媒系欧阳云玲副教授和冯杰副教授主持。

视音频编辑——技术为骨,情怀为魂

11月5日下午,鲁超在中南大学潇湘校区A座110开展了题为“这个转场不够升华,建议加点本部情怀”的专题讲座。他首先用形象的比喻介绍了转场、升华和情怀三个缺一不可的元素在音视频编辑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尤其指出“转场是时空的手术刀---技术逻辑”。随后,他提到了黄金三秒定律、KISS法则,并以《热辣滚烫》《肖申克的救赎》《卧虎藏龙》等电影为例详细地讲解了音视频编辑中叙事逻辑清晰与节奏控制以及必要的留白等的重要性。鲁老师还提醒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警惕技术崇拜陷阱,多多重视人文因素与社会复杂性。

906A7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深度、温度与传播力并存

11月7日晚,董哲颖在人文学院230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开展了题为“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如何有深度有温度有传播力”的讲座。他针对全媒体时代新闻采制、高端专访案例和实战模拟等多个热门话题展开讲解,讲授了新闻采访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准备,强调深度研究是采访的基石,要从人物、议题、背景三个维度剖析,从小切口入手打开话题。接着,他利用湖南广电《何以为帆》、《声名远扬》、China Daily的采访短片,展示国际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的具体实践,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在全媒体时代当“一切皆媒体”,主流媒体该如何做好传播。

49C7F

讲座上,师生积极与董哲颖互动。在关于“两会领导采访”、“专访国内外使节政要”等热点话题采访的案例实践中,同学们模拟专业记者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董哲颖对同学们的回答一一做了点评和讲解。在面对关于“全媒体时代做一名记者需要哪些准备”“记者到底辛不辛苦”等问题时,董哲颖结合自身报道经历和湖南台的节目案例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表示,做记者一定是辛苦的,但是当我们回顾这段见证过重大事件的经历,又是快乐的。

两场讲座虽侧重点不同,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媒人更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适逢记者节之际,湖南广电两位专家的分享,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传媒道路的向往与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实践,用镜头讲好故事,用笔尖传递温度,在传媒路上继续探索前行。

文案:王玉杰、袁嘉旎

图片:王玉杰、袁嘉旎

初审:欧阳云玲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2025-11-10 16:41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