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至16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湖南文理学院文史与法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武陵学刊》编辑部及常德市丁玲纪念馆联合承办的“抗战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在湖南常德召开,30余所高校1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我院易彬教授以及晏杰雄教授,博士后廖伟杰,博士研究生王婧雯、叶家轩,硕士研究生秦毓穗、廖妍、唐瑞璇、肖宇航、曹凡、梁婧茹应邀与会研讨。

在15日上午的主题报告中,易彬教授结合诗歌文本、新发现的散文文献,重新进入穆旦的参战经历与战后创作,着重分析了“野人山”的生死行军如何嵌入穆旦的人生经验与诗写表达。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研究、新时代文学研究专家晏杰雄教授围绕“90后”作家群体长篇小说研究进行成果分享,充分展现文学评论的生命体温和美学品格。


在15日下午的分论坛上,晏杰雄教授作为评议人,对林铁、张宁、黄莹等专家学者有关灾难事件如何生成新创作机制的发言作出总结点评。博士后研究员廖伟杰以路翎青年剧社时期的探索为中心,探讨抗战时期的团体生活、意识形态与主体再造等议题。
随后,研究生论坛分为四个分论坛开展。我院研究生围绕抗战背景下的湘籍作家叙事转向、《大公报》文艺副刊稿约转变、穆旦与杜运燮的现代诗探索、冯至战时诗学的文本裂隙、丘东平的战地情感、曹禺的戏剧创作、曾卓的抒情姿态与丁玲的小说修改等多维度议题展开论文汇报,获得了各评议专家的充分肯定,也收获了宝贵的学术建议。
随着主题报告、分论坛与研究生论坛的结束,大会迎来了闭幕式。研究会从100余篇相关学术论文投稿中评选出一等奖16篇、二等奖30篇。我院秦毓穗、肖宇航、廖妍、叶家轩荣获一等奖,梁婧茹、曹凡、唐瑞璇、王婧雯荣获二等奖。

16日上午,师生一行赴丁玲纪念馆等地进行文化考察,汲取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本次年会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大会充分展现了我院师生的学术风采,丰富了我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硕士研究生培育点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学术影响力,同时加强了与湖南省其他现当代文学研究机构的沟通与联系,为培养新时代文学研究优秀人才注入活力。
撰稿:叶家轩
图片:湖南文理学院
初审:易彬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2025-11-20 08:46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